摘要:河西四郡之一的敦煌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名城重鎮(zhèn),這里曾經(jīng)是中西文化匯聚之地。由于彼此之間的求同存異,相互交融,創(chuàng)造了世界矚目的“敦煌文化”,為人類留下了眾多的文化瑰寶。除了聞名世界的莫高窟之外,還有敦煌影視城、絲路博物館,陽關(guān)、玉門關(guān)遺址...
河西四郡之一的敦煌是中國古代“古絲綢之路”里的名都名鎮(zhèn),這兒曾是中西方文化聚集的地方。因為相互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融合,造就了世界矚目的“敦煌文化藝術(shù)”,為人們留下眾多文化瑰寶。除開世界聞名的敦煌莫高窟以外,也有敦煌影視城、絲綢之路歷史博物館,陽光、玉門關(guān)遺跡,鳴沙山、月牙泉。
鳴沙山距敦煌城南區(qū)五公里的地方,唐書《元和郡縣志》:“鳴沙山一名神沙山,在敦煌城南區(qū)七里,其山積沙為此”。漢朝稱沙角山,魏晉始稱鳴沙山。其山東西綿延不斷40余公里,南北寬約20余公里,峰頂海拔高度1715米,沙壟相銜,縈回環(huán)回。沙隨足落,經(jīng)宿復(fù)初,此類園林景觀實在是全球所少見。鳴沙山為流砂積成,沙年底分紅、黃、綠、白、黑五色,在晴天或有些人從山里滾下的時候會傳出轟隆聲響?!逗鬂h書?郡國志》說:“水有懸泉之王,湖有鳴沙之異?!兵Q沙山為什么“鳴”,主要原因是高溫天氣之際,砂粒環(huán)境溫度非常高且干躁,在風速促進時,一旦一個地方細砂流動性,便會全部沙山挪動,砂粒撞擊轟隆,聲若雷鳴。月牙泉舊稱“深圳沙井”,俗稱“藥泉”,一度被傳為“渥洼池”,以其樣子猶如新月,故稱月牙泉。
月牙泉南北方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山泉水東深西淺,深處約5米,總面積13.2畝,有“沙漠第一泉”的美稱,自漢代起即是“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處在鳴沙山環(huán)繞著當中,“泉映月而潔凈”、水體清冽,回應(yīng)如鏡。流砂與山泉水中間僅數(shù)十米?!昂愎派巢惶钊?,泉不涸竭”,這類沙泉相互依存,泉沙并存獨特的地形地貌,的確為“天下奇觀”。月牙泉內(nèi)生長發(fā)育有眼子草和輪藻綠色植物,龍洲灣有茂密的蘆葦葉,四周被流砂環(huán)繞著,此去經(jīng)年累月,雖遇大風而泉不以沙所遮蓋。
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兄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凡到過月牙泉、鳴沙山得人,都有“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嘆。月牙泉是敦煌眾多自然風光佼佼者,自古以來以沙漠奇觀而出名名聞遐邇,被稱作塞外風光之一絕,成為國內(nèi)乃至全球老百姓憧憬的旅游圣地。
月牙泉早就在漢朝便是著名的景點。傳奇漢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漢武帝劉徹得飛馬于渥洼池中,后代疑月牙泉即漢渥洼池,遂立一碑石曰“漢渥洼池”。沙山與山泉水相依相偎,荒漠與山泉并存的和睦世界奇觀古來有之,早就在漢朝,月牙泉、鳴沙山便是著名的景點。唐朝有船舸飄流湖中,泉龍洲灣建了古色古香雅肅、錯落有致的寺廟,從東向西計有皇后娘娘殿、龍王宮、菩薩殿、藥王洞、雷神臺等百余間。各關(guān)鍵殿閣有泥塑百尊之上,所繪墻壁畫百余幅。
關(guān)鍵圣殿均懸置牌匾、碑志,有:“第一泉”、別有天地、半規(guī)泉、勢接天山、把握八荒”等,書法藝術(shù)雅俊,稱得上精典。遙想當年,這兒亭臺樓榭,廟貌光輝;宮廳圍廊,臨水而設(shè);山色湖光,交相輝映。各代墨客騷人去玩到這里,肯定作詩詠賦,潑墨揮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