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李永科中學物理高級教師,廣東省汕尾市物理學科帶頭人,從2000年起,先后近三十多篇文章發(fā)表在省級、國家級刊物。如《中學物理教學參考》、《廣東教育》、《新高考》、《理科考試研究》、《物理教與學》、《前進》等雜志。...
作者:李永科
中學物理高級教師,廣東省汕尾市物理學科帶頭人,從2000年起,先后近三十多篇文章發(fā)表在省級、國家級刊物。如《中學物理教學參考》、《廣東教育》、《新高考》、《理科考試研究》、《物理教與學》、《前進》等雜志。
(一)前言:
紅草鎮(zhèn),明末清初始建圩(即集市),取名“義墟市”。據(jù)查,古代這里山水相依,青草茂盛,稱“青草圩”。這一點,不但《禹貢》中記載,《周禮·夏官·職方》也不例外。為什么現(xiàn)在稱“紅草”?原來,從宋代以來,這里稱作“青草”。大革命時期,農(nóng)民運動蓬勃發(fā)展,建立了海陸豐蘇維埃政權(quán),中共第八區(qū)委會在此駐地;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這里也是共產(chǎn)黨游擊隊的根據(jù)地。由此這又是一塊“紅地”,稱為“紅草”。
紅草鎮(zhèn),交通方便,東有“埔邊開發(fā)新區(qū)”,西接“金町灣白沙浮”、“長沙夜雨”(海豐古八景之一),還有在宋代就聞名于世的海產(chǎn)品“晨洲蠔”(貢品)。
(二)晨洲村:鮮美肥嫩的“晨洲蠔”
海豐的黃江、麗江、大液的水在長沙灣匯聚入海。紅草鎮(zhèn)的西北部,黃江邊上,長沙灣南畔,藏著一個小小的村莊,它的名字叫“晨洲”。
據(jù)研究,晨洲,原名“神州”,曾經(jīng)是一座“孤島”,四面環(huán)海。滄海桑田,現(xiàn)在是陸地上的小村。由于這里地處黃江的入???,“三江”(即黃江、麗江和大液河)之水帶來豐富的浮游生物;這些“浮游生物”特別適合“牡蠣”(即蠔)的繁育和生長,讓“牡蠣”出脫得大、肥、嫩、鮮。據(jù)當?shù)厝苏f,早在南宋時,晨洲村的“牡蠣”就被送往首都臨安,成為響當當?shù)摹柏暺贰?;還有一部分出口海外。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品牌“晨洲蠔”,晨洲村也因此聞名于世。小小的“晨洲”,有許多生蠔干加工廠,有名的如“海生蠔業(yè)”、“晨洲蠔島”。在廣東,能長到長15厘米大蠔的地方已難覓蹤影,但是位置得天獨厚的“晨洲”,生長的“晨洲蠔”卻又大又肥。觀察養(yǎng)殖戶用蠔刀撬開蠔殼的嘴巴位置,動作靈敏迅速,瞬間“晨洲蠔”的白肚皮就亮在眾人的眼皮之下,那么嫩,都能摸出水來,那么鮮,都能直接送進嘴里;有趣的是,“晨洲蠔”的耳朵竟然長出六片,顏色是那樣的黑,撕下一小片品嘗,沒想到嘗不出一點“腥澀味”;現(xiàn)在看來,“晨洲蠔”的“標配”就是“黑白分明”。問了這里的養(yǎng)殖戶,現(xiàn)在的“晨洲蠔”,四歲年齡的收購價格是每斤68元,零售每斤70元左右。除了生蠔,還有蠔干?!俺恐蕖比撕苈斆鳎瑢⑸栍煤K催^,上竹簽放在曬蠔篩上,太陽晴朗的天氣只需三四天便可將蠔曬干,吸足了陽光的蠔明麗如琥珀,稱作“明蠔”,即“蠔脯”。有意思的是,農(nóng)歷新年后,蠔開始長膏,使得蠔肉變得粗糙,怎么辦?“晨洲”人又創(chuàng)造了一個方法:先用開水煮,再放到陽光下晾曬,這就是“熟蠔”;沒想到的是,那煮過蠔的水,加鹽煮沸蒸發(fā),顏色漸濃最后便熬成了地道的產(chǎn)品“蠔油”?!跋柛伞?,是廣東地區(qū)最重要的一道食材,不管是熬湯、熬粥或者煎蒸炒,蠔干的永遠都帶著鮮美的味道。
現(xiàn)在,“晨洲蠔”,作為一種海鮮,變成了香港人和廣州人的最愛。除了“晨洲蠔”,這里還出產(chǎn)“墨吉對蝦”(即“白刺蝦”)、“斑節(jié)蝦”、“布氏新對蝦”(即“沙蝦”)和“膏蟹”,并遠銷深圳、廣州、香港等地?,F(xiàn)在,晨洲村成立了“合作社”,蠔養(yǎng)殖基地兩千多畝,采取“合作社+公司+農(nóng)戶”的式,有以養(yǎng)殖基地入股或以資金入股;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不用擔心蠔的銷路,“合作社”統(tǒng)一出售;據(jù)說,合作社每股一年能分紅十幾萬元?,F(xiàn)在,行走在晨洲村,空氣中到處彌漫著蠔的香氣。瞧瞧村西邊的廣場,整齊地擺放了一排排的曬蠔篩,一只只晨洲蠔吸收了陽光的精華后金黃飽滿。這那是是蠔啊,分明是一篩篩的黃金!難怪唐代詩人李白曾留下“天上地下,牡蠣獨尊”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