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旨在對外推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6月22日舉行開館儀式,并將于7月2日對外開放,成為全球繼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之后第三座故宮博物館。近些年,為緩解博物院的接待壓力,提升博物院的文化遺產(chǎn)保護、展示傳播和服務觀眾的能力,北京、臺北均...
旨在對外推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6月22日舉行開館儀式,并將于7月2日對外開放,成為全球繼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之后第三座故宮博物館。
近些年,為緩解博物院的接待壓力,提升博物院的文化遺產(chǎn)保護、展示傳播和服務觀眾的能力,北京、臺北均在尋求新空間。2015年是故宮博物院具有歷史意義的年份,這一年,臺北建成了“臺北故宮南院”,北京確定了“北京故宮北院”設計方案,而時任香港政務司長的林鄭月娥與時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共同促成了在香港興建香港故宮的計劃。
三地新故宮的建筑風格要遵循怎樣的原則,以期延續(xù)故宮“文化血脈”的同時,對“中而新”的建筑形式進行探索和實踐,備受世人矚目。
以下為“港院”、“南院”、“北院”的建筑賞析,它們的同與不同,呈現(xiàn)出三地社會形態(tài)與文化深層結(jié)構(gòu)的樣貌。
香港故宮
建筑設計:嚴迅奇 | 許李嚴建筑師事務所
香港故宮座落在維多利亞港旁的尖沙咀西九龍文化區(qū),三面環(huán)海,樓高七層,另設一層地下室,占地約1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30000平方米。館內(nèi)設有九個展廳,將用于展出金器、銅器、玉器、書畫及陶瓷等。其他博物館設施包括一個400個座位的演講廳、活動室、餐廳和商店。
博物館的設計將中國傳統(tǒng)的視覺與空間美學以現(xiàn)代手法重新詮釋。整體外形借鑒中國傳統(tǒng)器物“上寬下聚,頂虛底實”的美學特點,呈現(xiàn)出方鼎的獨特造型,營造出一種穩(wěn)定而厚重的歷史感。
館內(nèi)空間呈現(xiàn)“立體故宮”的形態(tài):北京故宮的中軸線呈平面遞進,香港故宮借鑒此概念,方位則變?yōu)橄蛏线f進,引領(lǐng)訪客向上參觀。在高層,向南可見中環(huán),向西可見日落,香港島天際線及大嶼山的景觀盡收眼底。
中庭天花板以現(xiàn)代手法演繹紫禁城屋頂琉璃瓦鋪設,形似輕紗。建筑外墻以米金色為主,正門則采用朱紅色,門上整齊排列著玻璃門釘,呼應北京故宮的金屬門釘。
臺北故宮南院
建筑設計:姚仁喜 | 大元建筑工場
臺北故宮南院位于臺灣省嘉義縣太保市,建筑面積38332平方米。設計靈感源自中國書法中濃墨、飛白、渲染三種筆法,以三座流線形體交織而成,顯現(xiàn)出墨黑色行云流水般的流動造型,也作為“龍”、“象”、“馬”文化象征的隱喻。
主建筑外觀由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