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常,人們喜歡折騰,做大動作,造聲勢,從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然而,真正致勝的法寶,不用虛張聲勢,只是簡單低調,自然而然就能達成。本文分享一條國學智慧:大動不如小動,高手渾然天成。1、明道者,從簡。舉個日常生活的例子:有個...
通常,人們喜歡折騰,做大動作,造聲勢,從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然而,真正致勝的法寶,不用虛張聲勢,只是簡單低調,自然而然就能達成。
本文分享一條國學智慧:大動不如小動,高手渾然天成。
什么是大動不如小動?
舉個日常生活的例子:
有個人肚子很餓,他在路邊買了一堆燒烤回家吃,吃飽了,心滿意足。
另一個人肚子也餓,沒什么吃的,他煮了一碗小米粥,就著饅頭吃一頓,簡簡單單就是一餐。
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生活方式,日積月累,你們猜會如何?
第一個人,不注意飲食,經常吃的是垃圾食物,路邊燒烤的肉很便宜,大多是劣質的肉,吃進去以后,對身體有害無益,雖然短期內不會爆發(fā)。
肥胖,疾病,亞健康,根本原因,都是病從口入。
反之,有些人有自制力,不會胡吃海喝,就是吃簡簡單單的飯菜,反而對身體有益。
本質上,我們吃東西,是因為身體需要能量。身體需要什么,就應該吃什么。
現(xiàn)代人,全搞亂了,吃東西,是因為自己想吃,滿足了欲望的需求,而沒有滿足身體的需求。所以越吃越胖,越吃身體越差。
我身邊有好多胖子,一邊亂吃,一邊運動,減肥。還辛苦。
他們是大動。
我自己,就簡簡單單地吃,飲食節(jié)制,起居有常?;ㄥX少,身體舒適,不費什么勁,我都有胖子們羨慕的清瘦身材和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
我是小動。
古人說,大道至簡。真的是如此。
你做到了簡單,很多事情,都會跟著簡單起來。只需要小動,就可以勝過那些折騰大動作的人。
每個時代,都有智者。
當今之人,更是聰明絕頂,100個人里面,有102個人是聰明的,其中2個是過度聰明。
聰明,不等于智慧。
只有懂道理,并且,真正地做到知行合一,才是智者。
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用行動,代替憂慮和想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壓力,是人人都無法避免的。
與其憂慮,想太多,不如行動起來,就沒有時間胡思亂想。
我以前寫作時,沒有穩(wěn)定的收入,很是憂慮,害怕下個月交不起房租,擔憂自己入不敷出。
想太多都沒有用,只是徒增壓力,讓你心神不寧而已。
我讓自己不要想,豁出一切,一心一意,做好自己每一天應該做的事。
應該寫作,我就寫作;應該看書,我就看書;應該鍛煉,我就鍛煉;應該做飯,我就做飯。
每一天,都按部就班,行動起來,當日事,當日畢。結果就越來越好了,憂慮,自然也就消失了。
老子說,少則得,多則惑。
很多事情,發(fā)展到一定的階段,就要懂得知止。
一種是行動上的知止,一種是心態(tài)上的知止。
因為,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經歷試錯的階段,很多我們以為正確的事情,真正實踐以后,行不通,屢屢碰壁。這就是試錯成本。
固執(zhí)的人,會一錯再錯。
有智慧的人,會適可而止。
人做不到知止,最主要是心理原因:貪多、偏執(zhí)。
該收不收,貪多,反而會把現(xiàn)有的資源,再砸進去,得不償失。
無論是《道德經》,還是《易經》,都貴一條中心原理:中正,持平,不求盈滿。
在鼎盛之時,及時知止,見好就收,否則,盈滿以后,就是物壯則老。
最近,我每天都在實踐寫的這些東西,真正內化到意識的深處,身心合一,知行合一,克服天然的人性,形成一種全新的、本能的反應,最終到達渾然天成的境界。
以上為《易說瑾言》第24篇,共120篇,系作者的收山之作。讀完感到受益的朋友,可以關注我,點贊、轉發(fā)、評論。
作者主頁專欄,有解讀《易經》、《道德經》、《莊子》的國學文章,歡迎訂閱。
專欄
自學易經:無師自通之“易”法
作者:易瑾還
¥99
1,924人已購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