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發(fā)現(xiàn)寧夏寧夏,中國西北的一個自治區(qū),南北跨度450千米,東西只有250千米,寧夏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積淀,與其他省區(qū)相比都毫不遜色, 甚至是更加輝煌。寧夏北有賀蘭山,南有六盤山,黃河斜穿而過,中間是平原和丘陵,6.64萬平方千米的寧夏 卻...
發(fā)現(xiàn)寧夏
寧夏,中國西北的一個自治區(qū),南北跨度450千米,東西只有250千米,寧夏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積淀,與其他省區(qū)相比都毫不遜色, 甚至是更加輝煌。
寧夏北有賀蘭山,南有六盤山,黃河斜穿而過,中間是平原和丘陵,6.64萬平方千米的寧夏 卻匯聚了多種地貌,高山、盆地、平原、臺地、峽谷、濕地、黃土丘陵、沙漠、草原等豐富多姿。
寧夏風景遍地,最顯著的特點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融合。寧夏平原的良田萬頃,既有黃河馴順寧靜、順地勢流淌的地利,更有中華先民2000多年前開始的引黃灌溉工程的巨大貢獻。在寧夏看長城猶如翻看一部大地上的中國歷史,自戰(zhàn)國開始歷朝修建的長城、邊墻雖經(jīng)歷千年風沙侵襲,但依然清晰地標記著農(nóng)耕文明和游牧文明 在這里的交錯進退。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文化和旅游廳與《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共同發(fā)起“發(fā)現(xiàn)寧夏·100個最美觀景拍攝地”活動。從12月25日起,寧夏文化和旅游微信將陸續(xù)展示寧夏最美觀景拍攝點,全面多樣地介紹寧夏自然與人文兼具的美。
寧夏,富饒、荒涼、厚重、堅韌,自然與人文的碰撞使這片土地熠熠生輝,閃耀在廣闊的西北大地。希望能夠讓你了解寧夏,愛上寧夏,去探索寧夏。
— 01 —
銀川是寧夏首府城市,也是銀川平原最核心地帶。在寧夏,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民歌:“寧夏川,兩頭尖,東靠黃河西靠賀蘭山,金川銀川米糧川……”短短幾句歌詞,即清晰勾勒出銀川所處地域的獨特風貌。
— 02 —
石嘴山市位于寧夏境域最北端,其名稱由來,是因“山石突出如嘴”。而從地理位置來看,其西、北、東三面與內(nèi)蒙古接壤,也真如一塊嵌入烏蘭布和沙漠與鄂爾多斯高原之間的尖吻狀區(qū)域。
從地質(zhì)地貌上來看,石嘴山就像一本頁分三欄的書。從西往東,書脊自然是伸展至此的賀蘭山北段,左欄是山地與山麓洪積平原,中欄是黃河沖積平原,右欄則為黃河以東與鄂爾多斯高原相接的陶樂臺地。如此的地理構成,也讓石嘴山這本大書自西向東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
— 03 —
唐貞觀二十年(646年),唐太宗李世民親赴西北,在靈州設宴款待了歸附大唐的各少數(shù)民族首領及使者數(shù)千人,并于之后在北方特設“六府七州”,安置內(nèi)遷各少數(shù)民族,使唐朝北方民族關系大為改善,極大地促進了民族融合。這段歷史又被稱為“靈州會盟”。唐太宗當時親赴的古靈州即在今吳忠市。
今天的吳忠市轄二區(qū)、一市、二縣,即利通區(qū)、紅寺堡區(qū)、青銅峽市、鹽池縣、同心縣。這片地域有著久遠而豐富的歷史。
— 04 —
固原,位于寧夏南部,地處黃土高原及六盤山區(qū)。境內(nèi)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六盤山、月亮山、云霧山等山地突兀于黃土丘陵之上,涇河、清水河、葫蘆河等幾大水系發(fā)源于此??傮w呈現(xiàn)山多川少,塬、梁、峁、壕交錯的地理特征。
作為寧夏最主要的兩大山系之一,如果將另一座橫亙于寧北、奇峰崢嶸的賀蘭山比作充滿陽剛之氣的男子,這里的六盤山則更像一位線條圓柔、淳樸敦厚的女子。她對這片地域的塑造和與之的交融,可謂意味深遠,渾然一體。
— 05 —
黃河自青藏高原發(fā)端,一路曲折奔流,經(jīng)青海、四川、甘肅,之后入境寧夏,而中衛(wèi)即是它進入寧夏的第一站。名聲在外的寧夏標志性景點一一沙坡頭即位于中衛(wèi)市境內(nèi)。
中衛(wèi)地處寧夏中西部,北面有騰格里沙漠及衛(wèi)寧北山,南部有香山,中部是黃河沖 擊平原地帶——富饒的河套平原的西南起點。在黃河北岸的衛(wèi)寧北山和南岸的香山中, 分布著眾多的巖畫發(fā)現(xiàn)點,如大麥地、黃石坡、石房圈等等,印證著此處久遠的人類生命史。
自明日起
小編將每天為大家更新寧夏一景
帶領大家領略寧夏,發(fā)現(xiàn)寧夏,感受寧夏之美
敬請期待~
耿婷丨編輯
劉 楓丨責編
網(wǎng)址:http://whhlyt.nx.gov.cn
投稿爆料:0951—672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