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旅行君瀏覽網(wǎng)頁,看到Agora圖像(一款APP)舉辦的的一個攝影獎評選,主題是“Small 2019”。而推送的頭圖,就是這張,感覺一下子就被鎮(zhèn)住了。可是細看之下,又總覺得哪有點不對勁。雖然主題是“小”。但旅行君瀏覽了一下入圍的作品,...
昨天,旅行君瀏覽網(wǎng)頁,看到Agora圖像(一款APP)舉辦的的一個攝影獎評選,主題是“Small 2019”。
而推送的頭圖,就是這張,感覺一下子就被鎮(zhèn)住了。
可是細看之下,又總覺得哪有點不對勁。
雖然主題是“小”。
但旅行君瀏覽了一下入圍的作品,有別于傳統(tǒng)的微距攝影,在這項比賽中,投稿攝影師的作品題材寬泛了很多。
比如,有攝影師還是以常規(guī)的路線拍攝微觀的作品。
德國攝影師@wunderbilder拍攝的雪花
印度攝影師@ummid拍攝的甲蟲
也有攝影師將拍攝題材拓展了一些。用環(huán)境與主體的物體大小來塑造對比。
比如荷蘭攝影師@marcelvanbalken的這張作品名叫《安全地帶》。
土耳其攝影師@banudiker的作品名叫《愛》。
就拿這張@dikyedarling 拍攝的《饑餓》來說。
看似好像是在展現(xiàn)螞蟻的力量。
然而,仔細想想,即便螞蟻可以舉起自身千倍重量的物體,但是,觀察這個場景,螞蟻矗立的樹枝前后都是斷的,人為搭建很明顯。
那么,你能想象一只小螞蟻可以舉著這個龐然大物從下面一路攀爬上來嗎?
這讓旅行君突然想到了此前印尼攝影師Hendy Mp拍攝的螳螂照。
一只螳螂手持鮮花,仿佛在向另一只螳螂求愛。
隨后,另一只螳螂闖入鏡頭,仿佛一場斗爭的場面即將上演。
有故事情節(jié),有畫面感,這樣的場面,估計別的攝影師一輩子都碰不上吧?
但是,仔細看看這兩張照片,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
第一張照片,螳螂手持的鮮花的花枝被彎折了一下。
沒錯,就是這樣,把螳螂的腿粘在樹枝上,然后,他們的身子自然因為重力而倒掛,再把花枝彎折一下,直接鉤在螳螂的臂膀上就可以了。
是不是好簡單?
那么,這幾只螳螂是活的還是死的?
不知道,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你看第二張照片,這只螳螂的腳:
很明顯,是“骨折”了。
而這種擺拍,在這次Agora圖像的入圍作品里,有很多疑似的圖片。(只做猜測,不做判斷)
比如@pokokemoto的這張《團隊合作》。
就聽說過印度軍隊在閱兵的時候會疊羅漢,現(xiàn)在印尼的螞蟻也流行玩這套了?
而@hendymp這張同樣名為《團隊合作》。
真佩服這些充滿儀式感的螞蟻,居然能把一只天牛拉倒樹杈上再五馬分尸。
而@andihalil這張則更是經(jīng)典。
照片題目為《友誼》。
是不是看起來暖暖的?
那你可就有點孤陋寡聞了。
實際上,這些年出自印尼攝影師之手的《友誼》可是多了去了。而且,集中體現(xiàn)在蝸牛、螳螂、青蛙、蜥蜴、鱷魚上面。
比如,這張經(jīng)典的青蛙和蝸牛的友誼。
青蛙和烏龜?shù)挠颜x。
還有最經(jīng)典的,青蛙和鱷魚的友誼。
這張照片出自攝影師tanto Yensen之手。
他說是偶然拍到的這樣有趣的一幕,更神奇的是,這不是一張照片,而是一系列照片。
突然想起一首歌:
“手牽手,一步兩步三步四步,望著天
看星星,一顆兩顆三顆四顆,連成線
背對背,默默許下心愿
看遠方的星,是否聽得見”
這友誼,真是驚天地泣鬼神啊。
反正在印尼攝影師手里,動物都是有情感的,行為舉止簡直無限接近于人類,雞湯味十足。
比如攝影師@Hendy Mp的這組作品。
青蛙不只會趴在甲蟲上。
還會掰甲蟲的角。
踹甲蟲的臉。
然后不忘對鏡頭擺出一個“耶!”
這智商,至少相當于3歲小朋友了吧?
青蛙怎么能擺出這么炫酷的動作?
參考之前一張作品。
有人質(zhì)疑這張蹦迪的青蛙可能在拍攝之前就掛掉了,而它的動作,只不過是提線木偶。
那回過頭來,再看@andydarmawan的入圍作品《親吻》,你是不是就覺得,這鏡頭其實也沒什么值得驚奇的。
畢竟,在印度尼西亞,動物的感情,真的很豐富呢?
最后,用一張最經(jīng)典的照片做結(jié)尾。
印尼攝影師拍攝的《青蛙打傘圖》。
連青蛙下雨都知道要打傘了。
不曉得那邊的金魚在游泳的時候,穿不穿泳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