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01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人老了,才知道孤獨的滋味,到底有多磨人。有道是,未經(jīng)他人的苦,莫要勸人善良。年輕人,站著說話不腰疼,以為老年人獨來獨往是一種幸福。誰能想到,在空曠的屋子里,連一個講話的人都找不到,是什么滋味呢?我的外婆,八九十歲...
01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
人老了,才知道孤獨的滋味,到底有多磨人。
有道是,未經(jīng)他人的苦,莫要勸人善良。
年輕人,站著說話不腰疼,以為老年人獨來獨往是一種幸福。誰能想到,在空曠的屋子里,連一個講話的人都找不到,是什么滋味呢?
我的外婆,八九十歲的時候,一直獨居,住在一間木板房里。為了驅(qū)趕孤獨,她把電視機的聲音開得很大,有人推門進來,也渾然不覺。
走到外婆身邊,才發(fā)現(xiàn),她根本就沒有看電視,而是在打盹。
單身老人,想要找老伴,這不奇怪。
02
老年人再婚,是緣分,也是內(nèi)心的渴望。
電視劇《北轍南轅》里,70歲的白老師,自從丈夫過世后,日子過得“小心翼翼”。
作為母親,在兒女面前,無法做到“兩碗水端平”。她對女兒厚愛一層,兒子就不滿意了。
兒子長大后,因為母親對他幫忙太少,心生仇怨。
女兒對她孝順,想接她同住,但是她拒絕了。畢竟,女兒嫁出去了,還要過多打擾,不合規(guī)矩,再說了,女婿也許會有意見。
另一邊,呂大夫也是一個人獨居。他喜歡在公園里用清水練字,還常常聽白老師唱歌,心中有了愛慕之情。
一來二去,兩個人在公園里相遇、相愛。
元旦節(jié)前一天,兩個人一起商量,要如何過節(jié)。
呂大夫說,一到過節(jié),就特別孤獨。
白老師回想自己多年的獨居生活,眼睛紅了,說,我們就搭伙過年。
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擺在老人面前,但是沒有人陪伴,這樣的熱氣,也會變成寒氣。有多少年輕人,明白這樣的苦衷?
電視劇里,遺憾的是,白老師病故,婚事落空了。但是我相信,白老師的心靈深處,一定是美好的,人生最后的時光,還邂逅了愛情。
03
再婚夫妻,把握底線,仍舊會幸福美滿。
現(xiàn)實生活中,有多少老年夫妻,和白老師、呂大夫一樣,在排解孤獨的時光里,偶然遇見,然后惺惺相惜?
可是,有多少兒女,反對年邁的父母再婚?尤其是家里有很多錢財?shù)娜?,很擔心錢財被“外人”套走。
人啊,將心比心。
第一,財產(chǎn)的底線:管理和處置財產(chǎn),要有原則,誰都別起貪念。
《北轍南轅》里,白老師和呂大夫處理財產(chǎn)的方法,就比較妥當。各自的財產(chǎn),沒有交集,房子和存款,也是各負其責(zé)。
白老師把房子留給了兒子,誰都沒有干預(yù)她。并且,在兩個人決定在一起之前,和兒女商量了一番,得到了他們的同意。
人心叵測啊。不管夫妻感情再好,萬一對方拿到錢財之后,立馬分道揚鑣,那就人財兩空了。
老年人,有錢有房子,才是養(yǎng)老的根本,做人的底氣。如果遇到?jīng)]有房子的老人,你可以愛他,讓他住在你的房子里,但是不能把房子送給他。
因為貪圖財產(chǎn),導(dǎo)致兒女們互相爭執(zhí),處處猜忌,婚姻也會“雞飛狗跳”。有需要的話,可以婚前把財產(chǎn)理順清楚,給兒女一個“放心”。
第二,精神的底線:一起享福,也要一起共患難,生死不離。
有的老人,看到對方走不動了,立馬就翻臉。
好的夫妻,是一輩子的免費保姆。不管對方生老病死,都不會分開。
如果找對象,不是為了互相照顧,那就趁早放手。曇花一現(xiàn)的美好,對于老人來說,毫無意義。
找了一個“負心人”,作為生病的一方,精神上也會垮掉。老年人,怎么受得起這樣的打擊呢?
第三,感情的底線:別把兩個大家庭的感情,混淆在一起,保持距離。
老人要明白,再婚之后,不管兒女有多通情達理,畢竟,他們沒有在一起共同生活過,個性和素質(zhì)、家庭情況,都不一樣。如果常?!俺源箦侊垺?,矛盾就會很多。
兩個原本互不相干的家庭,因為老人的愛情,多了一些親戚,這是好事。
老人過生日,重要的節(jié)日,親戚們團聚,這是很美好的事情;如果經(jīng)濟、感情、生活方面,捆綁在一起了,雞毛蒜皮的事情,都會被放大。
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親戚,吵鬧幾次,就會翻臉,后果不堪設(shè)想。
04
結(jié)束語。
一首老歌,唱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人老了,經(jīng)歷了歲月滄桑,依舊可以回到年輕的時光,好好戀愛,和喜歡的人擁抱、牽手。彼此深情凝望,還能看到臉上那一抹嬌羞。
每個人都向往成雙成對,不愿意獨自的爐火邊打盹,陷入痛苦的回憶里。
可現(xiàn)實卻不容忽視,六十歲以后,應(yīng)該保持理智,把愛情和親情、財富區(qū)別開來。
有原則的愛,雖然是丑話講在前面,卻讓家庭更加溫馨。
愿你我,身邊有伴,心中有暖,眼里有光,命里有情。
作者:布衣粗食。
關(guān)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luò)。